陜西省既是一個全國煤油氣等礦產資源豐富的開采大省,同時又是一個全國水土流失嚴重的省份之一。然而,幾十年來,在治理資金方面卻始終是“力不從心”“捉襟見肘”。
7月15日,記者在寶雞市召開的“全省煤油氣水土保持補償費征管工作現(xiàn)場會”上了解到,自西部大開發(fā)以來,陜北能源資源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在帶動陜西省經濟乃至全國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的“荒涼景象”。2008年,陜西省依據省情率先在國內出臺《陜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開采水土流失補償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2013年又出臺《陜西省水土保持條例》?!掇k法》實施后,資源開采補償費的征收,經歷了一個由“難”到“易”、由“點”到“面”的過程,目前正全面步入法制軌道。
今年1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陜考察,在談到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開采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問題時強調,企業(yè)應當擔負水土保持的社會責任,同時要求黃土高原地區(qū)要進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各方面都應給予支持。并對陜西省水土保持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目前,全省補償費征收工作正在全面且成效顯著的展開。據統(tǒng)計,從去年10月至今年6月,全省共征收12.65億元,同比增長68%,實現(xiàn)了歷史性突破。
“取之于水土保持,用之于水土保持”,是陜西“使用和管理煤油氣補償”的最高宗旨。去年,全省下達煤油氣補償費使用項目資金計劃81930萬元,其中省級49480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12平方公里,資金計劃下達創(chuàng)歷年最高。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計下達計劃資金244977萬元,其中省級131201萬元、市級61687萬元、縣級52089萬元,“游刃有余”地開展了礦區(qū)水保治理、水源區(qū)水保治理、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水土保持生態(tài)長廊、生態(tài)清潔型小流域建設、淤地壩除險加固、支持服務體系建設等重點工程建設,共治理“急需治理”的水土流失區(qū)域3000多平方公里,孕育了一大批諸如榆陽區(qū)謝家峁、靖邊縣廟渠、寶塔區(qū)天河、渭南市槐園、臨渭區(qū)萇溝等經典示范工程。
省水土保持局局長張秦嶺信心十足地說:“隨著《辦法》的不斷完善,我省許多地區(qū),尤其是能源開發(fā)水土流失的重災區(qū),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將會全面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