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煤炭市場疲軟,14家煤炭大鱷聯合倡議要“控制煤炭生產總量”。不過,業(yè)內人士表示,在這一沒有任何強制約束性的倡議下,大型煤炭企業(yè)肩負成本壓力不可能限產,因此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煤炭市場仍然沒有回暖跡象。
“控制生產總量”難兌現
據悉,
今年以來,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國內煤炭需求增幅回落,市場供大于求趨勢明顯,煤炭價格大幅下滑,大型煤炭企業(yè)也出現效益下降的現象,部分中小企業(yè)則經營困難。雖然業(yè)內人士表示,這一行業(yè)自救行為有利于煤炭行業(yè)的發(fā)展,但這一不具有強制約束力的倡議不會對目前的煤價反彈有實際作用。
煤炭專家李廷表示,這種倡議缺乏強制性,各家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市場環(huán)境都有很大不同,如果價格能夠得到支撐,不能保障這14家企業(yè)都嚴格遵守約定;另外,這14家企業(yè)的煤炭產量占總產量的比重還不足一半,即便他們限產,如果市場得以穩(wěn)住并出現回升跡象,中小型煤炭企業(yè)則不一定繼續(xù)限產,因為現在大多數小煤礦屬于政策性停產。
“更重要的是,最近幾年新增產能、新建大型礦井主要集中在這些大型企業(yè)手中,并且他們參與整合投入了大量資金,為了收回成本,生產的沖動都很強,就更不可能限產了。”李廷說。
對此,神華集團銷售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表示,一方面,生產、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維持,尤其大煤礦減產是不行的,這與業(yè)績直接相關;另一方面,如果不生產或少生產煤炭,第二年的鐵路計劃就會削減,因為第二年的鐵路運輸計劃考核依據是前一年的運量。另外,用戶群也不能丟,否則市場好起來之后還要重新開拓市場。“因此不增量是不行的,硬撐著也得干。”
一系列生產數據也表明,即使發(fā)出上述倡議,各大煤炭企業(yè)依然不會停下增產增量的步伐。神華日前公布的8月份煤炭產銷量數據也顯示,商品煤產量同比上升8%至2560萬噸,煤炭銷售量升29.1%至3950萬噸;1~8月,商品煤產量升10.4%至2.066億噸;煤炭銷售量升15.5%至2.932億噸。
中煤能源董秘周東洲
山西焦煤集團則預計今年的原煤產量超過去年的1.01億噸,達到1億~1.2億噸,增長率也將超過全行業(yè)9%的平均水平。
運輸市場回暖拉不動煤價上漲
在限產倡議無法兌現的情況下,國內煤炭價格也仍在低位徘徊。
與煤炭價格形成對比的是,煤炭運輸市場已經回暖。“從7月份開始運輸市場有回暖跡象,8月份開始到港船舶逐漸增多,煤炭需求上升主要是補庫存,一方面沿海六大電廠補夏季受臺風影響而削減的200萬噸左右的庫存;另一方面,國內煤價與澳洲進口煤價相比每噸已經便宜20~30元,用戶購買量增加。”一位煤炭貿易商坦言,秦皇島港目前有600多萬噸庫存,但錨地有140多艘船,船多貨少,不過煤炭價格仍沒有什么變化。
“煤價上漲主要看兩個因素:港口和電廠的庫存變化?,F在電廠存煤20天左右,但仍積極拉煤的原因是,為了應對惡劣天氣和10月份的大秦鐵路檢修。因此只要電廠庫存高,煤價就沒有上漲的動力。”一位煤炭行業(yè)人士說。
截至7月末,全社會煤炭庫存3.52億噸,比年初增加3022萬噸,增長9.4%。中國煤炭市場嚴重產能過剩,供大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