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Mg)在海水中儲量豐富,是最輕的實用金屬。最近,筆者有機會接連接觸到了與鎂相關的一些新技術。其中之一是日本東北大學未來科學技術共同研究中心教授小濱泰昭提出的通過鎂燃料電池來利用太陽能的技術。這項技術的構想是,通過使用添加了鋁(Al)和鈣(Ca)的阻燃性鎂合金作為燃料電池的負極,電池使用后留下的氫氧化鎂則利用太陽熱使其還原并回收再利用,從而將太陽能有效轉換成電能。
這種想法的成本和能源轉換效率等還需要在今后繼續(xù)考證,業(yè)務成立與否尚待討論,但是,作為一種理想的能源循環(huán)技術,這項技術依然很受期待。另一項技術是Biocoke Lab(總部:東京)意欲投入商業(yè)運營的氫化鎂(MgH2)材料。通過在貯氫合金中添加鎂,可以使運輸、儲藏變得更加簡單(參閱本站報道)。這項技術在商業(yè)模式上似乎也存在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但也令人感受到了新的可能性。
不少讀者可能都知道,把鎂運用于電極和貯氫合金的思路本身并不算新。因為蓄電量大、貯氫效率高,鎂一直都頗受關注。但鎂也存在電極缺乏足夠的耐久性,釋放氫之后的氫氧化鎂〔Mg(OH)2〕難以還原成MgH2等技術難題,所以長期以來實用化一直都沒有眉目。不過現在,這些課題正在不斷得到解決。
鎂還是很好的構造材料,很早以前開始就被用于汽車部件、個人電腦外殼等,但大都以鑄件為主。近年來,住友電氣工業(yè)開發(fā)出了鎂合金“AZ91”板材的量產技術,這種材料已經被用于筆記本電腦外殼。開篇提到的阻燃性鎂在開發(fā)之初原本也是為了開發(fā)結構材料。稍作調查就會發(fā)現,與鎂有關的其他研發(fā)項目還有許多??鋸堃稽c說,筆者甚至覺得,鎂的應用正在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不久的將來,鎂或許會擺脫“輕巧但不易使用,而且成本高”的印象。